科技巨头打响AI军备竞赛 阿里、腾讯千亿资本支出押注未来
随着科技巨头们2024年财报的出炉,一场史无前例的AI军备竞赛也正式打响。
“战火”最猛烈的地方是海外。
2024年,微软、亚马逊、谷歌、Meta等四家美国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分别达到756亿美元、777亿美元、525亿美元和373亿美元,均创下各自的历史新高。
2025年,这些公司的资本支出也将继续增长。微软预计投入800亿美元,亚马逊1000亿美元,谷歌750亿美元,Meta超600亿美元。
这意味着,仅这四家科技公司,2025年的资本支出就高达3150亿美元。而这些巨额支出的流向也十分一致——都将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。
毫无疑问,这次由ChatGPT掀起的新一轮AI浪潮,已经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关键变革力量。
即便今年DeepSeek的出现加速了技术平权,但在前沿智能的探索上,规模定律(Scaling law)依然有效,头部企业想要抢占未来,仍要依赖“大力出奇迹”。
在此背景下,国内的科技巨头们也不甘示弱。尽管在资本支出的体量上仍与海外企业有差距,但这已是中国企业AI投资的历史顶峰。
阿里、腾讯争相加码
目前,在资本支出方面给出最明确信号的,是阿里巴巴和腾讯。
2024年,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资本开支分别为725.13亿元、767.6亿元,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7.04%和221.27%。
尤其是在第四季度,阿里巴巴和腾讯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投资力度。期内,阿里的资本开支为317.75亿元,环比增长81.66%,同比增长258.76%;腾讯为365.78亿元,环比增长114%,同比增长386%。
仅第四季度的资本支出,阿里和腾讯均超过了自身2023年全年的资本开支总额,创下了单季支出的历史新高。
在财报业绩沟通会上,腾讯总裁刘炽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,腾讯就已经发觉AI的发展有加速迹象,因此也加大了对AI芯片的投入。
数月前,腾讯重组了AI团队,并开始增加AI相关的资本开支,以及加大了对原生AI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。
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认为,AI应用大爆发的机会已经到来。“我相信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AI的普及,未来每个行业也会因为AI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”。
对阿里巴巴而言,则认为这波AI机会可能是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。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表示,从集团层面来说,AI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追求AGI。
“AGI的实现成为我们的第一目标,可能远远超过现在可见的任何一个应用场景。现在的应用场景,都只是AI能力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机会。因此智能能力的提升,才是这一轮AI技术生产力变革的核心主轴。”吴泳铭说。
尽管阿里强调底层,腾讯看重应用,但在AI技术的核心价值上,他们已形成了共识。因此这两家科技巨头,均大幅提高了未来的资本支出预算。
其中,阿里巴巴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。据吴泳铭透露,这笔投资在年度周期内的支出安排会相对平均,因此2025年,阿里巴巴的资本开支将超过1200亿元。
腾讯也表示,2025年会进一步增加资本支出,预计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。2024年,腾讯营收6602.57亿元,同比增长8%,按照这一营收增长率以及低两位数百分比(通常为10%-20%)的中值15%计算,腾讯2025年的资本支出或达到1070亿元。
千亿投入流向
中金公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,参考海外经验,近年来美国科技七巨头资本开支持续扩张,支撑市场表现走强的同时,对其他行业以及总量层面的投资增速回升也具有积极意义。
因此,当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表示加大对AI投入时,也有望带动AI算力产业链需求增长,并推动市场对科技资产重新定价。
对于未来一年如何支配这超千亿资金,阿里和腾讯均透露了一些方向。
吴泳铭表示,阿里巴巴会加大三个AI领域的投入,分别是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、AI基础模型平台以及AI原生应用、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。
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·米歇尔则列出了资本支出的四个用途:第一个用途是购买GPU以支持广告技术,同时小部分用于**业务;第二个用途是使用GPU进行大语言模型训练;第三个用途与云业务相关,腾讯会购买GPU服务器再出租给客户;最后则是用于面向消费者的推理业务。
然而,科技巨头们规划的巨额资本开支,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其盈利状况的担忧。
吴泳铭坦言,未来三年是阿里集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建设周期,这些大规模投入的折旧摊销必然会对利润率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但他同时表示,从现在看到的需求以及对行业未来的预判上来看,这些投入相信很快会被内外部的客户需求所消化。
詹姆斯·米歇尔更是直言资本支出的增加不一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。他认为,腾讯的资本支出用于具体业务时,不仅不会带来压力,反而会产生不错的利润率。他举例称,2024年四季度,腾讯广告业务在AI技术的推动下,收入同比增长了60%。
目前在投资回报上最具不确定性的,是大模型训练。实际上,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,外界都认为每一次大语言模型的更新都需要数量级更多的GPU,但随着DeepSeek的出现,现在整个行业都能利用现有的GPU实现更高的训练效率,因此对于GPU的需求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巨大。
刘炽平指出,“总体而言,中国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低于一些西方同行。但我们认为,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公司对效率的重视和GPU的高效利用,这并不一定会影响技术的最终效果。”
除此之外,阿里和腾讯还有一个共同点,即他们都拥有云计算业务,这也是现阶段最为明确的一个商业模式。
吴泳铭指出,现在各家公司大模型的差异化在逐渐缩窄,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的差异也越来越不明显,这样的现状反而利好于云计算公司,因为无论是开源模型还是闭源模型,大部分模型都要托管在云计算网络上。
对此,詹姆斯·米歇尔也透露道,在腾讯的投资组合中,云计算业务可能不是回报率最高的,但它确实能产生正回报,足以覆盖GPU的成本,进而抵消随之而来的折旧。
当下,AI大模型的进化浪潮仍在奔涌向前,这场技术革命远未抵达终局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竞技场上,阿里与腾讯的千亿押注,是在为下一个十年埋下伏笔。他们深知:放缓脚步就意味着失去先机,唯有持续加码投入,才有可能在未来的AI时代掌握话语权。